6790.各大拍卖会大放异彩:虎年赏虎物收藏更盛时

发布时间:2022-02-19   来源:未知    
字号:

  西安晚报    录入时间:10-02-23 12:07:21
  
  《虎啸山河》·张善孖作
  
  汉代白虎瓦当
  
  明代错金虎匝
  虎被称为兽中之王,虎在传统文化中更是权力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经常把虎的形象装饰在石头、玉器、陶器、金银器、木头、瓦当、画像石、纹锦等器物上,虎文化始终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延续至今。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虎实物更是在历年各大拍卖会上大放异彩,虎年到,虎运来!今天正好是大年初八,笔者带您一同来欣赏各个时代不同特色的“虎”宝贝,让您也过足一把虎眼瘾。
  史前黑山岩画中的虎 岩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内蒙古阴山、宁夏贺兰山和北山的岩画中,有许多带有虎的图案,大致可分为单体虎、多体虎、虎扑食和人猎虎4种表现形式。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古朴,风格粗犷,造型生动。画幅大小不一,内容有围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其中虎形象的刻画比较粗犷,线条流畅、生动,极具文物研究和观赏价值。
  秦阳陵虎符 该虎符通高3.14厘米,长8.9厘米,传为在山东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的信物,盛行于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12 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该件器物为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的虎符。因年代久远,虎符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浑然一体。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严谨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战国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 该屏风座长55.5厘米,高22.1厘米,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墓出土,现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该器座以虎为主体,虎双目圆睁,两耳直竖,正在吞食一只柔弱的小鹿。小鹿在虎口中拼命挣扎,短尾用力上翘,始终无法脱身。整个器型构思巧妙,虎、鹿皮毛斑纹均用金银镶错而成,极为传神。虎的项部和臀部各立一个长方形銎。銎两侧同饰山羊头面,羊口即为銎口。沿两銎口直线相交,可成84°交角,接近直角,安上屏扇恰成曲尺形。虎腹下铸有竖读铭文“十四祀,啬夫(徐)戠,(制)省器”等字。整件器物表现出虎、鹿的动态和身躯结构,增加了器物的艺术效果,其铸造工艺之精湛,在国内实属罕见,故此被定为国宝。
  西汉漆器上的虎 汉代漆器艺术相当发达,其装饰纹样多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为主,营造出一种灵动而神秘的艺术氛围。此图是扬州博物馆所藏汉代漆器的流云和老虎纹样,有很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霍去病墓石虎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著名的军事将领,因为他在抵御匈奴的入侵中战功显赫,所以在其去世后特许陪葬,汉武帝而且为了显示其在边疆征战的艰苦,他的墓葬还被设计成祁连山的荒野环境,墓葬上下,草木之中布置上了象、虎、野猪等石雕。这尊石虎运用写意手法,刻画了一只虎视眈眈的卧虎,隐藏在丛莽之中,伺机出击。虎身上软软的几条斑纹,将石虎坚硬的材质做了巧妙的艺术改变,使石质的老虎更是栩栩如生。
  白虎瓦当 这枚白虎瓦当出土于西安汉长安城南郊一座礼制建筑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朱雀、玄武、青龙”一组“四神”瓦当。 “四神” 是古代指示方位的神灵,他们分别是龙、虎、朱雀和玄武,同时也担当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保护任务。民间常常把老虎称为“白虎”。龙虎相对的时候,还被分别出了阴阳雌雄的性别,青龙在东方,代表的是阳,是雄性,白虎位西方,是阴性和雌性。一套“四神瓦当”目前市场参考价大约在200万元,就这,民间乃至博物馆还很少见到一套完整实物。
  黄杨木雕上的虎 这件黄杨木雕虎,长8厘米,高4.5厘米,虎形神态恬静,抬头摆尾,四肢着地,信步而行,有如张口在说:庚寅年,我来也,目前市场价近百万一件。
  鎏金五虎笔架 这件笔架长13厘米,高7厘米,由红铜铸,五山之首立五虎,鎏金。“五虎”又称“五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其收藏价值更是水涨船高。
  汉画像上的石斗虎 西汉时期有一种习俗是在墓葬前头安置一对石虎,以保护死者亡灵不受惊扰。河南方城出土的一座东汉画像石墓中,有一幅斗虎的画像,一个头戴尖角帽子的胡人只身斗双虎,而且还敢于把猛虎的嘴给掰开,看看其牙口!如此英勇的画像,显示的是一种超凡的力量,将这种力量引进墓葬画像之中,目的和墓前安置石虎一样,也是为了震慑妖邪,保证死者在地下的安息。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虎 因为现存于世的许多古代绘画都是以“宗教壁画”的形式流传下来,而佛教中又有“舍身饲虎”的故事,所以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老虎的形象,而且这些形象多以重彩描绘,画得很漂亮,不但造型准确,还很有装饰性,如唐代的“乘虎天人”,图案是天人驾驶着猛虎在天空中遨游;再如北魏时期的“萨垂太子舍身饲虎”,图案是萨垂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有很高史料研究价值。
  传统绘画中的老虎形象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虎画”堪称一个独立的题材,在历朝历代中,敢于挑战画虎丹青的高手也是层出不穷。较早出现的虎画多是佛画、禅画。著名的作品有《仙释驯虎》《丰干骑虎》《罗汉伏虎》等。五代、宋初的画家石恪,曾绘《二祖调心图》(卷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129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画面中人物卧虎而眠,意在表现佛法调心的感化力量。其后画虎高手有宋代包鼎、明代戴进、清代华喦和高其佩等人。 “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曾画过《山鬼》立轴,图中的山鬼为一端庄仕女,腰披薜荔女萝,旁边跟随一只猛虎,极具收藏价值。
  清代喜欢画虎的更多,有刘奎龄、何香凝等一批画虎名家,他们往往是借虎寓情。刘奎龄画虎,把虎的威武表现得出神入化。他的《卧虎图》中,虎竖起两耳,双目炯炯,前方似有猎物和惊动,老虎茸茸的皮毛,身上黄黑相间的斑纹十分自然。
  真正把“虎画”发扬光大的还是张善孖。他是大画家张大千的二哥,擅长山水、花卉、走兽,尤精画虎。与其他画家不一样的是,张善孖为了把老虎画得更加传神,干脆在家里养起了老虎,并自命为“虎痴”,因为他的虎画不但造型准确,而且笔法精妙,所以名声大噪。尤为国人称道的是,在“抗日”期间,张善孖把愤恨凝诸笔端,画了一幅猛虎扑日图。画中28只斑斓猛虎,奔腾跳跃,正扑向一个落日。此画题为《怒吼吧,中国!》,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为后人所称道。他的虎画在历年各大拍卖会更是独领风骚,被众多藏家所青睐。
  天津名家刘奎龄先生的儿子刘继卣也是一位画虎名家,他创作的《武松打虎》工笔重彩组画,1955年完成后即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各种开本,配以各种语言文字,连续向全国、全世界出版发行,至今仍不断再版。《武松打虎》组画一共十六幅,画面生动,色彩典雅、柔和。画中突出表现了中心人物武松和老虎的相互关系,而对清静深远的背景设置、布局更是一丝不苟,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更是深受藏家和老百姓的喜爱。
  在当代画坛中,画虎高手辈出,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被誉为“当代虎王”的画家冯大中,他笔下的老虎逼真传神,不怒自威。如今,他的虎画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虎画“范式”,被众多画家所模仿,更成了各路藏家眼中的抢手货。
  

参考资料
书法文化
书画知识
书画资讯
书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