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一卷。
841会昌元年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843会昌三年柳公权奉敕书《神策军碑》。
846以前会昌六年白居易(乐天)书《冷泉亭记》、《钱塘湖石记》等十数种。
852大中六年柳公权书《高元裕碑》。
855大中九年裴休(公美)书《定慧禅师碑》。
858大中十二年刻《郑恒夫人崔氏墓志》。
859以前大中十三年释高闲书《草书千字文》。
865以前咸通六年柳公权书《蒙诏帖》。
865咸通六年柳公权卒,时年八十八岁。
860—873咸通时张彦远撰《法书要录》(或曰是书成于大中元年—847年以前)。
873咸通十四年杨凝式(景度)生。
880以前广明元年卢携(子升)撰《临池诀》。
?晚唐时韦续撰《五十六种书并序》。
?中晚唐时无名氏撰《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
898—900光化时释亚楼着《论书》。
五代907—923后梁时传耀州节度使温韬发唐太宗昭陵,随葬之钟、王等先贤名迹复传人间。
936后唐清泰三年契丹南下灭唐,掠宝货图籍法收而归真定。
937清泰四年李奂相书《高丽真澈大师塔碑》。
948干佑元年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
约907—954后梁开平元年—后周显德元年杨凝式书《夏热帖》、《韭花帖》。
954显德元年杨凝式卒,时年八十二岁。
956显德三年刻《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约951—960后周时刻《佛说阿弥陀经》。
北宋960—975宋太祖时南唐后主李煜令徐铉摹刻所藏古今法帖于石,是有《升元帖》。李煜撰论书《七字拨镫法》。李煜书能作颤笔樛曲之状,谓之“金错刀”。又,李煜作大字能卷帛为笔,世称“摄襟书”。有行草《入其国帖》传世。
920—974五代后梁贞明六年—宋太祖开宝七年徐锴(楚金)着《说文系传》。又撰《说文解字韵谱》,徐铉为之写篆。又书《五龙堂玄元像记》、《篆字题名》等。徐锴着《辨草书》。
965宋太祖干德三年梦英书《篆书千字文碑》。
967干德五年梦英书《十八体诗刻》。
977太平兴国二年诏访先贤名迹。荆州进张芝草书,潭州进唐玄宗书,袁州献宋之问书,升州进二王、桓温等二十八家石版书迹。
977以前太平兴国二年郭忠恕书《三体阴符经》。撰《汗简》、《论八分书》、《论古文》、《论书体》等。
981太平兴国六年钱惟演进钟繇、王羲之、唐玄宗墨迹九轴。
976—983太平兴国时诏徐铉(鼎臣)、句中正等勘定《说文》,正天下字学。郭忠恕(恕先)勘定历代字书,撰《佩觽集》三卷。
983太平兴国八年钱昱献钟、王墨迹八轴。孙景璠献所篆《千字文》五十徐体,诏授书学博士。
985雍熙二年潘昭庆进欧、虞、褚诸唐名家墨迹三十本。
917—992后梁贞明三年—宋淳化三年徐铉书《篆书千文》、《私诫帖》、《武成王庙碑》、《大钲铭碑》等。
992淳化三年宋太宗(赵匡义)诏令王着汇刻历代法书名迹于枣木版,即《淳化阁帖》。郑文宝以徐铉摹本《峄山刻石》重刻于长安。
939-997后晋天福四年—宋至道三年宋太宗书《书库碑跋》、《崔颢黄鹤楼诗》、《前人诗一首》等。
997至道三年宋太宗卒。真宗(赵恒)诏以太宗墨迹分赐天下名山寺观。
1003咸平六年梁鼎书《镡氏墓志》。
1004—1007景德时李宗谔为翰林学士,主文,士子皆效其肥扁朴拙之书,投其所好也。
1008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封禅泰山,兖州太守搨《泰山刻石》所余四十字以献。
945—1013南唐保大三年—宋大中祥符六中李建中(得中)书《土母帖》、《贵宅帖》、法帖论述《书千文》等。
1004—1012宋景德元年—大中祥符五年李建中书《同年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