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家张即之,不沿袭前人自成一派,小楷清秀大楷雄强

发布时间:2021-11-20   来源:未知    
字号:
导语:张即之,“南宋四家”之一,其楷书特点突出,神采飞扬,堪称是宋代一代楷书之冠。所书《苏文忠公谢翰林学士表》被清末陈宝琛赞为:“东坡之笔、樗寮之书,千古双绝!”
历代书坛公认“大字难妙”、“自古为难”、“少见功效”。
这是何故?盖因大字在行笔与结体上,很少有人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境界。
然张即之工楷书,尤其擅长榜书和擘窠大字,并为世人所珍爱,为金人所重价购求,丰碑巨刻散流江左。可见张即之书法非同凡响。

《棐茗帖》
人品书品皆称雄一时
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其父为参政知事张孝伯,有《辇下帖》存世。其伯父张孝祥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亦有书名。
张即之少时即承父荫得官,但志趣孤高。泰和四年授两浙转运司,举进士,历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承。51岁引年告老,特授直秘阁学士致仕。史称其博学有义行,修洁,喜爱校勘,经史部书皆手定善本。乞归后以园林之乐自适,好游历山林享山林之趣。81岁卒,赠正奉大夫。
张即之人品与书品均佳。其文章被誉为“博学有义行”令人折服,他精通前朝历史政治,待人接物谦和有礼,不畏权势,治家如治国极具人格魅力。故“士大夫语家法,皆以即之为标准”。
《宋史》张即之本传曾记录过,宝祐四年,王惟忠受余晦弹劾,朝廷信以为真,将王唯忠斩首抄家。在其得知王惟忠蒙受冤屈时,当时即之时虽已赋闲,仍致书淮东制置使贾似道白其冤,义正言辞,为其鸣不平,不怕牵连受累,请求朝廷体恤其遗孤。并命自己的侄子孙士倩娶王惟忠的孤女为妻。终得王惟忠的首级以还其家人,依礼改葬。果然,王唯忠冤屈后被平反,在冤屈平反后朝廷赐予王唯忠后人良田以示安抚,并对张即之态度深加赞赏。
张即之此忠义之举与其伯父张孝祥为岳飞鸣冤之举一样,其不怕受牵连,敢于坚持正义向朝廷进言,最终取得成功,谓后人称道。

《楷书度人经帖》
大楷雄强,小楷清秀
张即之的书法上探褚遂良、米南宫,力求欹正相生、雍容俏丽。其小楷书端严犀利,大楷雄强惊人,二者都揉合大家特色,形成新一派格局。与陆游、范成大、朱熹并称“南宋四家”。
张即之的书法传承家学又不单单依靠株守家法,其取法唐宋先贤,从唐人颜真卿入手继而学习欧阳询、褚遂良、钟绍京楷书写法,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和佛经元素,其强烈反对二王书风,颠覆了南宋书坛对魏晋书风的心摹手追从而引领出了书法的创新之风尚,以刚健雄强、苍茫老辣为风格着实独具匠心。
尤其他的小楷,写得清劲秀丽,用笔细腻自立门户。此种写法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对传统书法有着深刻学习认识以后的升华,他的楷书作品,一挽南宋晚期楷书的颓势,堪称南宋晚期艺术领域的一个高峰。并前承乾道名家,后启赵子昂及以下,影响甚为深远。
张即之书法用笔得米芾之法,并且模拟欧阳询和褚遂良的外形。其小楷一改横划细竖划粗的传统,增加了字体笔画的变化,妙趣横生。其横划用笔较重,竖划做长点状,侧锋方头起笔,字取其方。整体结构中空为主,字形正方,捺划为不出笔锋的方捺,加入反撤的行书笔法。挑撤不以尖笔直接收尾,而是向上挑出,顾盼下一笔画,笔断而意连,上下呼应,形断意连。
张即之大楷写法与小楷写法差别极大,迥然不同。其大字斩钉截铁,骨力雄强,虚实变化明显。下笔简洁凝练,运笔俊俏劲健,骨力遒劲,字字分明,清爽而不落俗套,写法苍茫老辣。结体宽博,用笔厚重,多用采取侧锋笔法,粗细浓淡交织,使点划清丽明朗,且多在笔画的中上部分发力,一蹴而就,挺拔苍劲。而不用传统颜体的圆头直入中锋用笔的运笔方法。
张即之的行书、草书较之其楷书风格不太突出,但也不能忽视。其行草书点划精到,流美绚丽,书迹特立独行,与当时一般崇尚的二王正统书风者大相径庭,评之者谓其书“古雅”、“雄强”、“大气磅礴”。

《台慈帖》
以翰墨闻天下
张即之的书法在南宋时名声就很大,金人常出高价来收购他的字,据《宋史本传》谓:“即之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
董其昌在反复研习张即之书迹以后,深有体会地说“运笔结字,不沿袭前人,一一独创”。张即之以坚实的功力、多变的笔法、融合前人精华,造就自家体势、内涵丰富,使人百看不厌。

《苏文忠公谢翰林学士表》
为张即之年逾花甲之作,闲赋于萧山竹林乡间,心境淡泊而意境尤佳,在其书法造诣上正处于黄金阶段,其文为苏轼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后,给宋哲宗及其祖母宣仁太皇太后的两份谢表。由于张即之在南宋时被誉为“以翰墨闻天下”,又加之所书的文为文学大家苏轼谢表,备受后人所推崇,故此手卷被清末陈宝琛赞为:“东坡之笔、樗寮之书,千古双绝!”

《华严经》
布局整齐缜密,工整严谨。面貌和气格直追隋唐书法的严谨法度。布白虚实相生,沉稳雄浑中却又有空灵之美。结体取颜体之平正、宽博,力求饱满,多取平正包围之字势,更加凸显矫健厚重的体势。

《杜甫诗卷》
起笔落墨沉着从容,运行稳健,老笔纵横,笔画抑扬顿挫,使转颇急,力透纸背。飞白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因而为作品增添了刚劲与豪迈的气韵。其结体不雕不琢,斩钉截铁,自然爽朗,古雅遒劲。此卷笔势飘逸潇洒?大气磅礴,但笔笔可寻出处,毫不失规矩。

《金刚经》
61岁所书,其点划用笔粗细对比明显,粗笔多以侧锋为主,顿挫明显,起笔多带牵丝,折笔发力于后半部,捺划收笔含蓄内敛。如叶昌炽所说:“运笔以收为纵,又如长房缩地,咫尺有千里之势。”

《汪氏报本庵记》
结语:
张即之晚年受禅风影响很深,其晚年所书大字中粗糙、生硬、快速的运笔、结字方式在书写中风格独特,节奏明快,特点突出,依靠的几乎不是技巧而是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日本镰仓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契合了禅僧们的意趣,并受到放大的理解和表现。张即之书法同时也影响了日本镰仓时代的禅林书家。
——END

参考资料
书法文化
书画知识
书画资讯
书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