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元旦:吴玉章维权胡适大婚

发布时间:2021-10-12   来源:未知    
字号:
元旦,一个除旧迎新的日子。
每到元旦,很多人都会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来看几位名人的元旦是如何度过的,从中既可以看到古老中国前进的脚步,也可以体现个人生活的变迁……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元旦:开元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2016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当我们回首一代伟人1912年的元旦,不仅能够体会到“缔造多从艰难起”的不易,更是对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丰功伟绩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充满无限的敬意。
1912年的元旦,是农历壬子年的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即通告全国“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历史注定了1912年元旦是不平凡的一天,让我们回望并记住对中华民族和孙中山先生都极不平常的这一天。
1912年1月3日《申报》发表《纪大总统莅任大典》的报道:
中华民国元旦(旧历十一月十三日)为孙大总统赴宁履任之期。各省代表及文武兵官与男女学生计有四五万人,俱集下关欢迎。约五时许,大总统莅宁,各炮台及兵舰均申二十一炮。大总统在车上与前往欢迎之各领袖一一握手为礼。随乘原车由宁省轨道入城,至清督署车站停车,换乘扎花马车,偕各代表同进总统府,即接见欢迎官员。及晚十时,各代表公请大总统至大堂行莅位典礼。是时总统府前遍悬五色电灯。各国领事亦皆诣府道贺。门外观者不下数万人。欢呼万岁之声震动天地。此诚中国自古未有之盛举也。
根据该报同日刊登的《大总统莅任典礼秩序单》,就职典礼共有九项议程:一、奏军乐;二、代表报告;三、大总统宣誓;四、代表致欢迎辞,上印绶;五、大总统盖印宣言;六、海陆军致欢迎辞;七、大总统答辞;八、三呼万岁;九、奏军乐。完成了这九项议程,就职典礼才算告成。
1月3日的《民立报》,对孙中山先生的就职典礼有更为详细的记述:
昨晚(1月1日)十一时,大总统临大公堂,海陆军代表与各省代表齐集,欢呼万岁之声震动天地。奏军乐后代表团景帝召(即景耀月)君报告选举情形,谓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我国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及推倒满洲专制政府,使人人享自由幸福。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富有政治学识,各省公民(代表)选定后,今日任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并请总统宣誓。即由总统大声宣述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代表团景君接读欢迎词,大意谓毋违宪法,毋负众意,毋用非人,毋作非德云云。随致送大总统印绶,其文曰“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印”。总统用印于宣言书,由胡君汉民代读宣言书(见报首)。又由海陆军人代表徐总司令绍桢大声读颂词,极尽欢迎之诚。总统答词略谓誓竭心力,勉副国民公意。随由代表及海陆军人大声三呼“中华共和万岁”。礼成,始奏乐而散。
就任当日,孙中山先生发表了《临时大总统宣言书》、《通告海陆军将士文》两个重要文件。提出了“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的民族统一主张,和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等大政方针。表达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的决心。盛赞海陆军将士“皆深明乎民族、民种之大义”,同心戮力,知死不避,建攻城克敌之丰功,功成不居。号召他们克尽军人之天职,拥树民国,使之“立于泰山磐石之安”。(黄春华)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的元旦:结婚
98年前的岁尾年首,胡适大婚。
1917年7月10日,胡适留美归来抵达上海。此时尽管已接到北京大学的聘书,但他还是先经芜湖回绩溪老家,欲见从未谋面的未婚妻江冬秀。
就如江冬秀年长胡适一岁一样,家境上当年江家与胡家比也是略胜一筹。江冬秀父江世贤为布政司经历加二级,母吕贤英是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吕佩芬之女。胡、江两家虽分属绩溪、旌德两县,然相距不过40里。1904年春,江母走亲戚时巧遇沾亲带故的胡适母子。吕贤英见13岁的胡适眉清目秀,模样英俊,遂主动提亲,愿以女字之,遂有婚约。胡适于1910年夏赴美,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但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江冬秀只自小从本村胡祥鉴(胡适本家叔父)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还缠过足。查1915年4月28日胡适在美日记,内有:
得冬秀一书,辞旨通畅。不知系渠自作,抑系他人所拟稿?书中言放足事已行之数年,此大可喜也。
说明胡适于万里之遥,还在牵挂江冬秀的“进步”。
胡适从大洋彼岸返乡,在几次相约后于8月24日来到江村。江家虽酒饭款待,无奈江冬秀竟将已放不到位的双脚塞入被单中,扯下蚊帐——她不是羞于见,而是想见又怕见!无奈胡适第二天致江冬秀一信,内有:
适以为吾与姊皆二十七八岁人,又尝通信,且寄过照片,或不妨一见。故昨夜请姊一见。不意姊执意不肯见。适亦知家乡风俗如此,决不怪姊也。
此行怅甚!北大秋季开学后,胡适一直很忙,但还是于10月份请母亲与江家商定,12月30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在老家迎娶江冬秀。胡适决定带三四百元回来办婚事,当时他的薪水已从9月的260元涨到280元(每月饭费只需9元,文科学长陈独秀300元),他认为三四百元基本上够了,“亲友送贺礼一概不收,惟可收贺联耳。”
再次回归故里的虚龄27岁的胡适终于和实龄27岁的老姑娘江冬秀完婚。婚礼前胡适自拟两联:“环游七万里,旧约十三年”和“三十夜大月亮,念七岁老新郎”。那第二联的下联在书写时其实是本家的毓蛟哥在边上帮着想的,胡适照写了。念:二十。
胡适父亲早逝,兄长没能赶回,于是由江冬秀的哥哥江耘圃做主婚人。胡适的表亲石原皋后来回忆:
胡适穿的是黑呢西装礼服,头戴黑呢礼帽,脚穿黑皮鞋。江冬秀身穿的是黑化缎棉袄,花缎裙子,绣花大红缎子鞋。两人相对,行了三个鞠躬礼。胡适在婚礼时演说,主要内容是破除旧式的礼节。在结婚证书上盖了章,交换了金戒指……这样别开生面的结婚,闹得看热闹的人非常之多。
这场婚礼,跨年绵延到元旦,家宴结束,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同窗许怡荪等陆续告辞。13天后,胡适在绩溪致函北京钱玄同,附诗一首请他和沈尹默、陈独秀、刘文典、刘半农“指教指教”、“均此不一一”:
十三年没见面的相思,如今完结。
把一桩桩伤心旧事,从头细说。
你莫说你对不住我,我也不说我对不住你,
且牢牢记取这“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胡适又写道:“《新婚诗》还没有做完,便又要做《新婚别》了!”
当时交通不便。胡适从离京到返京达七七四十九天,而他的“蜜月”竟不足月。
胡、江两家,为此婚事准备了十年。1918年4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上,胡适发表《新婚杂诗》,其第四首是:
记得那年,你家办了嫁妆,我家备了新房,
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换了几朝帝王,
看了多少世态炎凉,
锈了你嫁奁中的刀剪,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陈的爆竹,越陈偏越响!
诗的尾注有“吾本不欲用爆竹,后以其为吾母十年前所备,不忍不用之”。
这一场不拂母意的婚姻、有点“新潮”的婚礼,有人评为“无情的情人”,有人言称“苦涩的佳话”。安徽有土话:“衣裳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著名旅美口述历史学家唐德刚换一表述,“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究竟是什么促使留洋归来的大学教授仍要履行婚约,迎娶江冬秀(毕竟此前他俩未见过面,更谈不上恋爱),个中原因除了胡适内心知道,恐怕开一场国际学术研论会也是研不清讨不明的了。(戴健)
赵朴初
赵朴初的元旦:试笔
元日试笔历来是文人墨客的雅兴,赵朴初先生诗集《滴水集》的最后就附录有一首元日诗:松香扑鼻严霜后,梅讯开眉大雪先。犹有童心消不尽,喜迎一九四三年。初读,感觉平平,不见新奇,不得要领,只当是其率性命笔,例行“传统习俗”而已,只是那最后一句“喜迎一九四三年”倒给我留下了印象,原因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去理解。
2012年仲秋,“安庆巿政协文史委员会”和“安庆巿赵朴初故居陈列馆”共同征集和编辑《赵朴初手迹选》,发现此诗的书法作品上多了一个跋:“九年前元日诗也,当时期待胜利之心可见。”由此,感到肯定与二战有关,这首诗不是简单地率性命笔,而是深情的期待。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元旦献词》:“今年应是我们苦战五年的民族除旧布新、翻身抬头的一年。”蒋介石亦发表元旦广播:“日寇败亡的命运已经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合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3月,刘伯承、邓小平发出《武装工作队初次出动到敌占区工作指示》;6月,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反“扫荡”;12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北岳区派出大批武工队频频出击;新四军第5师袭击平汉铁路、河汉公路沿线日军。对于新四军,赵朴初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他把大批的人员秘密输送到新四军去,“不但输送革命力量去皖南,还输送到苏南一带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另有一批到苏中、南通、海门和启东等地。”把紧缺的手术器械和药材送到新四军去。抗战的正面战场已呈现基本僵持之势,日寇的凶狂已到强弩之末,这黎明前的黑暗,正是诗中所咏“松香扑鼻严霜后,梅讯开眉大雪先”。
2013年,新的资料被发现,又一册《赵朴初书法集》为文物出版社出版,里面载有1993年朴老87岁时的元日试笔,他想起50年前的试笔旧作,“今又逢元日忆及书之”,在新作《一九九三年元旦》跋中云:“儿时,吾母以红笺命书:元旦发笔。大吉大利。万事如意。”这便是其元日试笔的缘由,直至白发苍苍鬓毛衰,仍然庭训不忘,所谓“犹有童心消不尽”。跋的最后娓娓道来:“五十年前,常从姜椿芳同志,得知反法西斯侵略战争消息。斯大林言:‘我命令一九四三年为胜利年。’”
看到这行字,我如获至宝。姜椿芳,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副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是赵朴初抗战时期的老朋友。1941年夏,党组织指示文委书记姜椿芳做好上海京剧名流周信芳的统战工作。姜椿芳通过赵朴初,安排周信芳在觉园编写抗战剧本《史可法》,经常与左翼文艺工作者联络。年届耄耋的姜老多次对家人说:“那时在上海,地下党经常在赵朴初的帮助下到寺庙开会,所以现在闭上眼都能知道走到一些寺庙的哪个角落。”赵朴初也曾多次对姜椿芳的女婿纪恒俊说:“你岳父在上海,看上去文质彬彬,话不多,但因懂俄文和肚子里东西多,讲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和革命理论数他最好,搞文化工作很在行。”
7月至11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消息,就是来自姜椿芳,在白色恐怖的上海,“魔氛谷里,捷报遥闻,最难忘万暗孤灯时代传声手”令朴老终生难忘。“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希特勒)的灭亡的决定点。”毛泽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指出,“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喜迎一九四三年”终于有了答案。
朴老是诗人书法家,称其为“诗人书法家”,是因为当今元日试笔,能以传统诗文述怀的日渐式微。朴老的元日试笔,回首往事,以咏叹之意境,增书法之韵味,述真实感悟,道坦荡胸怀,不是为试笔而试笔,而是有情有感而作而发。不假绳削,娴熟的技艺加之深厚的学养,在同一片领域里撞击,瑰丽的火花自然闪现。看朴老的试笔,探其书外之境,情外之理,弦外之音,见法见情,相互交融,别有滋味。(殷实)
留学日本时期的吴玉章
吴玉章的元旦:维权
吴玉章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时,秘密地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投入到了反清斗争的革命洪流中。
1904年元旦,中国学生留学的学校都悬挂着万国国旗,可是校方故意不悬挂中国的国旗。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怀着一颗报国之心的吴玉章挺身而出,他马上组织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交涉。吴玉章首先代表中国留学生向日本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留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悬挂中国国旗,否则就要举行全校中国留学生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校方的办公室主任认出了吴玉章,他冷嘲并带着威胁恐吓地说:“平日校方对您很关照,我们很同情您中国的家庭的贫寒,从来不催你交纳学费,我们很看重您的学习优秀,你却忘恩负义,竟然为这种小事来找学校的麻烦,难道你不怕失学吗?”
吴玉章很严肃地说:“学校对我的关照,这一点我很感激!但你们校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今天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挂不挂中国的国旗是一件关系我们国家的荣辱大事,我宁可以失去求学的机会,也不能看到我国的尊严受到侵犯,因此今天我们中国留学生准备斗争到底。”在吴玉章和中国留学生的正义面前,日本校方迫于无奈地向中国留学生道歉,并悬挂了中国的国旗,吴玉章与中国的留学生以勇敢捍卫祖国的尊严的斗争以胜利而宣告结束。
1914年元旦,在祖国为反清斗争而四处奔波的青年吴玉章,接受同盟会的派遣秘密赴日本,他乘坐的是一艘日本客轮。这天轮船上悬挂着万国国旗,以示庆祝元旦佳节。看到轮船上没有悬挂中国的国旗,吴玉章特别地气愤,他又一次挺身而出。他毫不犹豫地在船上组织中国同胞向该船的船长提出抗议。这位日本船长很傲慢地说:“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客轮一直是这样安排的呀。”吴玉章克制住心底的愤怒,他严肃地大声说:“不行!绝不能永远这样的,今天你们的轮船必须要把中国的国旗挂起来,中国绝不会永远这样的贫弱!”
这位船长看到中国青年吴玉章这般大义凛然的气概,又看到了船上愤怒的中国人,只好答应了抗议要求。这样,轮船上立刻高高地悬挂起中国的国旗。吴玉章和所有的中国同胞们脸上浮现出胜利的笑容……(付晓峰)

参考资料
书法文化
书画知识
书画资讯
书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