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8.“中国式”抽象艺术:向着未知的方向摸索前进

发布时间:2022-02-18   来源:未知    
字号:

  
  批评 艺术家的反思和观众的困惑
  虽然从整体上看抽象艺术在去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可是在中国过去的20年里,它却从来没有进入过艺术主流。在20年前现代艺术占主流,根本没有抽象艺术的份儿。抽象艺术一直处于边缘,比起观念艺术来,它甚至还算是边缘的边缘。
  让抽象艺术家显得独特而另类是在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抽象艺术创作呈现出渐趋繁荣的发展态势,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开始介入抽象、半抽象的语言实践,许多较为独立的个体风格也在多年以来的探索中逐步建立。在1993年的“中国油画双年展”上包括葛鹏仁、周长江、江海、王易罡、张方白、凌健、顾黎明等抽象艺术家在内的一大批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参展并获奖。这是一次抽象艺术的大丰收,然而赢得了学术却赢不得市场。直到上海作为一个有着殖民地文化传统的城市,在抽象艺术的发展上异军突起,在80年代初之后的20年发展历程中,专门从事抽象创作以及先后介入抽象风格的艺术家已经超过30位,自1997年“无形的存在——上海抽象艺术展”之后,众多抽象艺术联展在上海遍地开花,其中以上海美术馆的“形而上”抽象年展最为著名。随之商业市场紧随学术脉动,经营抽象艺术的画廊在近5年的时间里不断增加,甚至专营抽象艺术的画廊也开始创办,许多抽象艺术家成为签约对象。抽象艺术成为上海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景观。
  时至今日,抽象艺术在全国各地的城市渐趋活跃,各种名目的展示活动此起彼伏,从北京到欧洲,从画廊到美术馆,以抽象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正在持续举办,参与到抽象创作中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
  今年,由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高名潞策划的“意派:中国‘抽象’三十年展”将在三月赴西班牙巡展。这个汇集徐冰、朱金石、王鲁炎、谭平等40多位中国当代最顶尖抽象艺术家作品的展览在去年北京预展中虽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观展者,但能够真正理解其作品涵义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美术的范畴内,抽象是美的也是丑的。抽象的表现是最简单省力的,也是最复杂费力的。从理论上讲,抽象体现出的是人为的主观意识,因此抽象画最好画,只要会拿笔,只要画得怪,都可以称之为抽象画。现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数量的人热衷于抽象艺术,看似艺术繁荣,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在这诸多的主张抽象的画家中,有才气的画家视抽象艺术为最美但又最难画,其中包含的艺术内涵太丰富,难以表现得有“理”有“术”。
  曾经有一部描述毕加索画牛的影片,它让我们看到了创造抽象艺术品的主要法则:做减法。
  中国最早提出抽象美的艺术家吴冠中在改革开放时期就强调他的抽象绘画离不开生活,所谓“风筝不断线”,毕加索的抽象也总让人们可以看到一些具体的影像提示,还有尔后的诸多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这让艺术家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自己那没有彻底隔离图像与现实关联的绘画作品,称之为抽象艺术。不过,既然称之为抽象,就不能让观众轻而易举地看出作者画的是什么,猜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否则就不深沉了,于是,做减法,成为抽象艺术家必须学会的一项功课。
  减法是抽象艺术的不宣之秘,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这两位纯粹抽象的老鼻祖就埋怨过毕加索的抽象不够彻底,可这两位的抽象样式也不彻底,紧接着就被马列维奇的白画布、黑画布的绝对抽象绘画所取代了。抽象到了这个地步,确实已经从图像的“有”,回归到了极端的“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