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长卷!浙江书法家书写浙东唐诗之路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10-10   来源:未知    
字号: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剡溪,走新昌的沃洲、天姥,过天台山石梁飞瀑,载酒扬帆,踏歌而行,走出了一条全长约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翻开《全唐诗》,2200多位作者中,竟有600多人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写下1000多首名篇佳作。这是一个奇特而壮观的文化现象!
9月18日至23日,浙江省书协组织30余位书法家浙东唐诗之路的采风团从杭州西兴启程,经上虞、嵊州、新昌、天台踏歌而行……带着好奇,带着思考,带着创作,书法家们白天在风光里追寻唐代诗人的风雅,入夜又与当地的书法家们共同探讨:在当下我们该如何书写浙东唐诗之路新篇章?
这是一次用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历史与现实去关照浙东唐诗之路探访——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赵雁君坦言,此行采风活动就是让书法家们明白:浙地的文化、经济、交通为何在唐朝让诗人们蜂拥而至?浙东的山水与唐诗的审美变化勾连起怎样的关系?当诗人登临天台山,他们对于自我的超越与精神高峰的攀登,与当下与未来又有怎样的关系?
这是一次浙江书协带领艺术家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主题性采风书写活动。浙江省书协秘书长何涤非带领着斯舜威、吕金柱、邱朝剑、何来胜、李生祥、张志敏、张泓、张雄华、俞文军、夏军寅、傅建华、赵军、王自力、柳晓康、陈峰、陈胜武、胡强、张宏、周红、骆炜、江维中、邱伟芬、李砚、徐忠、周恒、商力戈、孙新龙等浙江书坛的精兵强将,在山水间开启了一次极富新意的寻路之行。
为什么是唐朝,诗人们开始群体性地游历山川?
为什么是浙东,成为唐朝诗人游历的主要目的地?
为什么要在当下,展开这场"浙东唐诗之路"的探寻?
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写——
书法家们有幸与大唐诗人神交,在跌宕起伏的山川河流中聆听华丽的诗篇。一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世外桃源;一条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的古道;一部从魏晋遗风,到盛唐气象的文化史;一群飘逸潇洒,纵情山水的诗人才子翩翩而来……樟亭、海门、耶溪、剡溪、曹娥碑、四明、国清、灵溪、华顶、石梁……这些地理关键词又被浙江书法家们写在了当下的浙东唐诗之路上。
“这次省书协组织的采风书写活动真是太难得了!”书法家们将目光回溯到过去,将脚步踏进当下,将思索投射到未来,让一个个未尽的故事由书法家们以书写来叙述——
当何涤非写下: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当柳晓康写下: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当王自力写下: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当陈峰写下:翠屏瀑水知何在,鸟道猿啼过几重。落日独摇金策去,深山谁向石桥逢;
当陈胜武写下:子陵江海心,高迹此闲放。渔舟在溪水,曾是敦夙尚;
当邱朝剑写下: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
静静地,千年唐诗透过书法家的墨香从天外飘来……就像茂林修竹的兰亭,因为四十多位名士的相聚,因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以兰亭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了文人们雅聚的标志。这样的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意蕴和人文底蕴的风景秀丽之地,已经超越了它本身作为地理意义上的符号,而直接上升到了文化层次。
不是吗?山水和文化的结合,构成了唐代文学带有灵性和隐逸气息的特质,又和唐代积极向上的文学品格相互补充。这样一个集地理意义、山水风光和文化底蕴的产物,才是当下我们认可的"大唐气象"
你听,当书法家斯舜威的自创诗“书空咄咄欲何求,笔墨此生春复秋。每到金庭添逸气,兰亭伴我骋怀游”在青山绿水间回荡,同时用书法呈现在人们面前,浙东对书法家们的吸引,已不仅源于其有独特的区域文化优势,而且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不,采风途中,一次次伴随着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千古绝唱,当眼前呈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繁花盛景,刹那间,诗与歌、乐与诵,让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诗人笔下瑰丽的山水世界。
一路走,一路写,一路想——
对于当下书法家而言,浙东唐诗之路仿佛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他们来这里追寻名士的足迹时发现,这条古道上有两大优质文化资源: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古道沿线秀美的风景旅游资源,其研究、开发、振兴,不但可以全面提升浙江的人文气息。
正如在统筹推进“六个浙江”(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的建设中,文化浙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2018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便将“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列为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由此,在当下,浙江书法家们饱醮浓墨书写“浙东唐诗之路”长卷就被赋予了新的现实使命——一千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的那一次盛世中涌现出来的壮丽山河、激昂文字,将在这一个时代被重新提及、整理、发扬。
新昌县城关镇永安巷6号,是进入“唐诗之路”研究的一扇门扉。这里是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的所在地,竺岳兵,是研究社的社长。2019年7月6日,"唐诗之路“发现者与首倡者”——新昌学者竺岳兵因病逝世,享年85岁。
采风途中书法家们得知,新昌县早已率先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为申遗铺路。除大力推进学术研究外,新昌还挖掘出唐诗之路上的不少名胜古迹,其串珠成链,打造黄金旅游线路。
如今,对浙东唐诗之路的挖掘与丰富,使它在浩渺的时空中,如星子一般闪闪发光。唐诗之路的研究遍布了国内外,相关的旅游线路早已成为热门,学术界、文旅界甚至越来越多的公众熟知于它。而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直热度不减。
“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多书写,为申遗加砖添瓦。”连日来书法家们从未停下探寻——他们的作品与大唐诗人的身影全都化作诗意的力量,此时此刻,光鲜如初。
月上弦,夜深沉。当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赵雁君在百米长卷上开笔题写“浙东唐诗之路主题采风活动创作”时,见山已不是山,见水亦非水。云霞明灭之中,是中国人的浪漫与自由。妙手文章的光芒,一直闪烁在浙东的山水之间,留待后来者的欣赏与驻足。
一路写,一路想,一路走——
也许,浙江书法家们重新书写的“浙东诗之路”对于当下的意义,或许正如书法家们书写的样子——历史上中国人对江南的赞许与向往、憧憬、评价,以及这些赞许形成的经典,链接着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更美好,更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人文主张。

参考资料
书法文化
书画知识
书画资讯
书画故事